.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 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
23.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 ,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畀之为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辉者,甲吏之贱者也。胞者,肉吏之贱者也。翟者,乐吏之贱者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此四守者 ,吏之至贱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贱,而以其余畀之,是故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畀辉、胞、翟、阍:畀,音bì,给予,此处指行馂礼,即祭之末将剩余的饭食给下面的人吃(参见第11节),辉、胞、翟、阍,都是最低级的小吏名,详下文。
守:谓职守。祭祀有〔把剩余饭食〕给辉者、胞者、翟者、阍者等小吏吃的,这是施恩惠给下人的做法。只有有德的君主才能这样做,因为他的明哲足以光顾到下人,他的仁爱足以赐予下人。畀是给予的意思,是能把剩余的饭食给予下人吃的意思。辉者,是掌制皮革的官吏中最低贱的。胞者,是掌屠宰的官吏中最低贱的。翟者,是乐官中最低贱的。阍者,是守门人中最低贱的。古时候不用受过刑的人守门。担任这四种职守的人,都是官吏中最低贱的,尸又是最尊贵的,以最尊贵者能在祭祀的最后不忘最低贱的人,而把他吃剩下的饭食给予这些人吃。因此圣明的君主在上,境内的民众就没有受冻挨饿的,这就叫做〔通过祭祀能够〕体现上下之间的关系。
24.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礿、禘,阳义也。尝、烝,阴义也。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禘、尝”。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故《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 。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义章;其义章者,其祭也敬;祭敬,则竟内之子孙莫敢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之,有故则使人可也。虽使人也,君不失其义者 ,君明其义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也。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草艾则墨:艾,通“刈”。墨,谓墨刑,属五刑之一(参见《王制第五》第40节),是五刑中最轻的。
君不失其义:案君虽不亲自祭,祭礼无缺,亦于君德不损。凡祭祀有四季之分:春祭叫做礿,夏祭叫做禘,秋祭叫做尝,冬祭叫做烝。礿祭和禘祭,体现了依顺阳气的意义。尝祭和烝祭,体现了依顺阴气的意义。禘祭是阳气最盛的体现,尝祭是阴气最盛的体现,因此说“没有比禘祭和尝祭更重要的了。”古时候在禘祭的时候,颁授爵位,赐给车服,就是依顺阳气的意思。在尝祭的时候,颁授田邑,发布秋季所当施行的政令,就是依顺阴气的意思。因此《记》说:“举行尝祭那天,拿出公家的财物来分发。”就是表示赏赐。到收割草的时候,就可以施行小的刑罚了。没有发布秋季的政令之前,民众就不敢收割草。因此说禘祭和尝祭的意义十分重大,关系到治国的根本,不可以不了解。了解禘祭和尝祭意义的是国君,办好禘祭和尝祭事情的是臣。不了解禘祭和尝祭的意义,是做君主的缺陷;不能办好禘祭和尝祭的事情,是做臣的缺陷。所谓意义,是说〔可以通过禘祭和尝祭〕成就国君的心志,是国君各种德行的表现。因此国君的德行大的,他的心志就深厚;心志深厚的,意义就明显;意义明显的,祭祀就虔敬;祭祀虔敬,国境内的子孙们就没有敢不虔敬的了。因此君子的祭祀,必须亲身参加,除了有非常事故,可以使人代理。即使使人代理,对于国君的德行也无损,因为国君是明了祭祀的意义的。国君德薄的,心志就轻,对祭祀的意义抱怀疑态度,而要求他祭祀时必须虔敬,是不可能的。祭祀而不虔敬,怎么做民众的父母呢?
25.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 ,知足以利之 ,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仁足以与之:谓己有仁恩,故君上足以著先祖之铭赐予之。
知足以利之:谓己有智谋足以利益于己,得上比附于先祖。鼎上有铭文。铭,是自标其名,通过自标其名而称扬他的祖先的美德,而使祖先名扬后世。做祖先的,没有无美德的,也没有无缺点的。铭文的意义,在于称扬美德而不提缺点,这体现了孝子、孝孙的心意,只有贤德的人能做到这样。铭文,是记载祖先的美德、功业、勋劳、所获的庆赏和声誉,布列于天下,而斟酌其中突出的铭刻在祭器上,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下边,用以祭祀他的祖先。显扬祖先的功德,以崇尚孝道。把自己的名字附在下边,表明对祖先的孝顺;把这些明白地传布给后世,就是〔用孝道〕教育子孙。铭文这种东西,通过一次称扬祖先,而上使祖先得以光耀,下使自己的孝心得以表达。因此君子观看铭文,既赞美文中所称扬的祖先,又赞美刻铸铭文者的做法。刻铸铭文的人,他的明哲足以显扬祖先的功德,他的仁恩足以〔使国君〕赐予他铭文,他的智谋又足以使自己得到附名在铭文之下的好处,可以称得上贤明了。贤明而不自夸,可以称得上恭谦了。
26.故卫孔悝之鼎铭曰 :“六月丁亥 ,公假于大庙 。公曰:‘叔舅 ,乃祖庄叔,左右成公 ,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 ,即宫于宗周 ,奔走无射。启右献公 ,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 ,兴旧耆欲,作率庆士 ,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 ,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此卫孔悝之鼎铭也。古之君子,论撰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子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孔悝:春秋后期卫国大夫。
六月丁亥:是指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的六月丁亥。案鲁用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是六月当夏历四月,这天是卫国于初夏举行禘祭的日子(参见第24节)。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图]
- 按爻辞从“不节”而“嗟”到“安节”再到“甘节”结果也越来越好[图]
- 永康地名在今浙江金华东南永康古称丽州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图]
- 唐初的《群书治要》节录了《尉缭子》四篇年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前[图]
- 同乡人都照旧李竹屋在我处寄住宋立夫先生答应他在教馆任职其余不[图]
- 死地则战曹操曰“殊死战也”陈皞曰“陷在死地则军中人人[图]
- 中国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儒教和道教共同构成中[图]
- 王君夫王恺责责备、责罚服指穿余衵(nì逆)指内衣因借趁直值班[图]
-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赋湘竹者大都言竹上泪[图]
- 司马承祯宗教理论思想主述于老庄哲学兼受儒教的影响同时在唐初佛[图]